这种“累”别硬扛!医生最新提醒

编辑:蔷薇 浏览: 151

导读:最近下班路上总碰到邻居张姐揉着肩膀叹气:“秋乏也太狠了,我这周天天困得睁不开眼,端杯茶都觉得手酸。”可昨天跟医生朋友聊起这事,人家一句话把我惊着了:“要是‘累’超过两周还

最近下班路上总碰到邻居张姐揉着肩膀叹气:“秋乏也太狠了,我这周天天困得睁不开眼,端杯茶都觉得手酸。”可昨天跟医生朋友聊起这事,人家一句话把我惊着了:“要是‘累’超过两周还没好,那根本不是秋乏——是身体在喊‘救命’!”

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崔丽萍主任说,秋乏是“季节性小情绪”:比如早上凉得不想起,工作半小时就打哈欠,可歇个周末、吃顿热乎饭,立马能“活过来”。但持续乏力不一样,它像块“黏人的膏药”——明明没加班没熬夜,却连爬楼梯都要歇两回;明明吃了饭,却像没加油的汽车,踩油门都没劲儿。更吓人的是,这“累”背后可能藏着大问题:糖尿病患者胰岛素“”,糖变不成能量,就总觉得累;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人,代谢慢得像“被冻住的发动机”,不光累还怕冷;贫血的人更惨,血液里带不动氧,走两步就喘,脸白得像纸。

还有些人的“累”,纯粹是自己“作”出来的——我同事小吴就是典型:每天晚上刷短视频到12点,早上闹钟响三遍才起,说“反正睡够6小时就行”;顿顿吃外卖,炸鸡奶茶换着来,说“上班够累了,吃点好的犒劳自己”;下班就窝在沙发里刷剧,说“动一下都嫌累”。结果上周他跟我说:“现在坐半小时就腰酸背痛,打字都觉得手指沉。”崔主任说,这就是“恶性循环”:睡眠不够,身体没法修复;饮食不均,能量跟不上;久坐不动,肌肉都“萎缩”了——越不动越累,越累越不想动。

更容易被忽略的是“情绪累”。我之前采访过一个职场妈妈,她说自己“明明没干啥体力活,却像被抽了筋一样”:早上送孩子上学,走到楼下就喘;晚上陪孩子写作业,坐一会儿就觉得浑身疼。后来去医院查,才发现是长期焦虑导致的自主神经紊乱——负面情绪像“看不见的手”,把神经内分泌搅得一团乱,累就成了“甩不掉的尾巴”。

其实想“解乏”,根本不用搞啥“高科技”。崔主任给了三个“笨办法”:第一,睡够觉——晚上11点前放下手机,保证7-8小时“深度睡眠”,别再跟短视频“较劲”;第二,吃对饭——鸡蛋、牛奶、青菜得天天有,全谷物(比如燕麦、糙米)也得安排上,别再贪高油高糖;第三,动起来——每周抽3-5天,要么去公园走30分钟,要么在家跳个操,哪怕跟着刘畊宏跳15分钟,肌肉“活”了,代谢就快了。

但我得跟你敲个“警钟”:要是你照做了两周,“累”还是没缓过来,甚至体重突然掉了、发烧、胸痛,可千万别“硬扛”!赶紧去医院查个血常规、血糖、甲状腺功能——去年我一个朋友就是以为是“秋乏”,硬扛了一个月,结果查出来是早期糖尿病,幸好发现得早,现在控制得不错。

昨天跟张姐聊起这事,她赶紧说:“我得赶紧去查查!我这‘累’都快三周了,还以为是秋乏呢。”其实很多人都像张姐把“持续乏力”当成“小毛病”,觉得“扛扛就过去了”。可医生说,健康最怕的就是“侥幸”——身体的每一次“累”,都是在给你“发信号”,你不理它,它就会“闹更大的脾气”。

秋天本来是“贴秋膘”的季节,不是“贴疲劳”的季节。要是你身边也有总喊“累”的人,不妨把这篇文章转给他——有时候,一句“别硬扛”,可能就能帮他抓住健康的“救命绳”。毕竟,没什么比“能跑能跳能吃饭”更重要的,你说是不是?

免费获取咨询

今日已有1243人获取咨询

免费咨询

热门服务

更多

最新资讯

更多